农夫与蛇?免费解答“朋友”微信问诊,儿科医生倒赔2万!
导读
农夫和蛇的故事总是一再上演,只需一次,可能就毁了一个好医生,不能抱有侥幸。
最近,医疗圈在刷这么一则消息,看完让人倒抽一口凉气。
“我有一朋友,儿科医生,不久前刚赔了两万块钱,感觉很冤,于是打电话跟我抱怨。之所以感觉很冤是因为对方是他的好朋友,由于小孩眼睛发红在微信里咨询他是不是因为发烧引起的,他说可能是吧,于是让对方先用些眼药水观察看看。结果后来小孩眼睛肿得厉害都睁不开了才去眼科看病,眼眶蜂窝组织炎,住院一段时间花了不少钱,这就找他赔钱来了,因为微信有截屏啊,还有通话记录啊,所以商量完价码以后也就只能认栽,这时候没有什么朋友交情可以讲。”
图源:“谭秦东和他的朋友们”微信公众号消息截图
微信时代,医生躲不开的人
成为医生那天起,很困扰的一件事是:亲戚朋友不管身体哪不舒服,首先找你来问:我这是什么病、该吃什么药、饮食该注意什么。询问你非本专业的问题,总觉得学医的就是什么病都会看,什么科都在行,他们不知道医学分科很细,隔专业也如隔山。
尤其到了微信时代,你几乎躲不开他们。但凡有个头疼脑热身体有恙,刷刷刷几条微信或微信电话过来了。不理睬吧,熟人社会不现实;回复吧,其实暗含着不小的风险:有些涉及专业里的小毛病,你根据经验跟他们说没什么大事,那好,有事了秋后算账;听你的去看了哪家医院的哪个科室,万一没看好,回头找你;如果听你的,病看好了,那也不值得感谢,这不是应该的嘛,你本来就是医生啊,我都问你了,你得给我正确的解答没错吧。总之,不答不好,答了也不落好。
对此,知乎 @“快乐的小大夫”说,看了倒赔2万的新闻,也感觉有些为自己担心了,作为医生,每天都会有人找我咨询和看病。那么,今后是不是这样的咨询要全部拒绝?他提出了几条建议:掌握第一手资料、给建议后要关注后续、不是自己专业不要轻易建议、话永远不要说满、住院患者的咨询更应谨慎、遇到急症必须劝住院。
有人说,微信生态的社会里,每天的生活离不开微信,所以利用碎片化时间微信答疑的医生也越来越多。
小编就认识这样一位医生。我外公是他的病人,最后几年里一直找他看病,后来外公过世了也偶有联系。他是神经内科医生,也懂点中医,平时爱好是吸收点其他学科的养分。他经常泡在病房里,跟患者关系挺近。有几次病人跟他说起自己哪哪不舒服,拖久了怎么治不好,他建议他们买点啥药,居然一下就好了。渐渐的,他的病人私下里不仅找他看神经科的病,连心脏病、糖尿病、高血压,甚至减肥、皮肤上长了点啥东西都找他看。可能是他杂学的医术确实高超,用点便宜的药,基本上还都能看好,这下病人就老找他,人越来越多。为啥?他免费指点,还确实能给解决问题。
后来,他就建了个几百人的群,把我也拉进去了。天天群里热闹的很,各种问问题的人络绎不绝,他也在群里耐心答疑,过了一段时间我嫌提问太多太闹腾退了群。不知道他那个群坚持了多久,但我真心尊敬且佩服他的耐心。其实,愿意这样超范围给诊疗意见的医生,真是太少太宝贵了。他是真心为病人好,自己从农村奋斗出来的,特别能体会到捉襟见肘的滋味,总想给病人省工夫省钱。不得不说,绝大多数人都是懂得感恩的,但“人上一百,形形色色”,说不定哪天就冒出个不开眼的,你好心帮他,他转而把你告了,农夫和蛇的故事总是一再上演,只需一次,可能就毁了一个好医生,不能抱有侥幸。
无独有偶,“徐医生在300多人的患者群答疑两个月,收费400元被勒令上缴退群”最近也登上知乎科学热榜,热度292万。很多网友力挺医生,也有网友认为咨询可以,收费不妥。
事情是这样的:某卢先生发微博爆料,一名医生利用微信群回答患者问题,并收了咨询费。该院纪检监察部门目前已暂扣当事医生收取的咨询费,责令该医生退群并对他进行批评教育。这个微信群里有303人,群里的人都喊当事医生为徐医生。该群公告还写着:“本群咨询原则上属于有偿的,如果只想免费咨询可以不问或退群,一点零钱也是对我们的尊重,我会更好地服务群里的宝妈宝爸们,谢谢”。有知情者称,群里有人提问,徐医生就会进行解答,然后提问的人就在微信群里发红包。
医生在业余时间搭上时间和精力,用专业知识回复患者的问题,不是指着这个挣多少钱,而是认为“一点零钱体现对我们的尊重”。
微信问诊,踩了什么红线?
看了这两则新闻,不由得细想一下:为啥微信个人号可以开通打赏功能,医生用多年习得的医学知识提供知识付费服务,就会被叫停、取缔? 为什么好大夫在线、知乎都为医生提供付费咨询服务,也没有人出来勒令上缴咨询费退群。
问题出在哪?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。
一是给“红包”这个名称让人产生了不好的联想,不管钱多钱少,咨询费通过“发红包”的形式,给人一种“名不正言不顺”的感觉,与国家医疗卫生行业的规定相背离。虽然2个月400元的咨询费实在与我们对“红包”的理解存在反差;凭良心说,这确实只是象征性的收费,以体现患者对知识的尊重。微信群付费咨询和平台付费咨询本质上并无二致,只是形式不同。只是,应该称为知识付费,而不是用红包打赏。
二是提供付费咨询服务平台是有政府监管的,必须合法纳税的,而微信咨询则处在法律的真空地带,一是咨询的内容如果出了问题,患者如何维权,虽然医生是好心提供咨询,但万一某次咨询导致病情延误,出了问题,责权不好明确,赔偿无法界定;二是国家目前对微信付费咨询无法监控,也就无法把这部分的收入纳入税收。有的人可能要说了,2个月答疑多个问题收费不过区区400元,还纳税?
其实不是费用多寡,而是所有的医疗行为都需要纳入规范和统一管理,不能有“法外之地”。如果咨询不收费,医生自然无法长期坚持,有的病人也觉得免费看病理所当然。世界上哪里有免费的午餐,这个道理是成人都懂,但偏偏有的人就总觉得别人该给自己提供免费服务。按说免费咨询的好处是,出了问题,不构成“事实合同”关系,不该担责,但微信留言现在也可以作为呈堂证据,证明他是听了你的建议做了某种处理。而且,退一步说,被病人(熟人朋友)来闹也不是件愉快的事,前述那位儿科医生嫌烦就赔钱了事。有的一旦收费咨询,就变成了“事实诊疗”关系,出了问题,恐怕就不是2万能搞定了。
医生同行:弄个群玩有偿答疑,就是在玩火
知乎 胃肠外科医生 @“三铜钱”表示,弄个群玩有偿答疑,就是在玩火。询问你的患者不举报你,其他人也会举报你,而且冒的风险远大于收益。像我就有点双标,例如病人的钱我不能收,但问其他科主任一些问题,咱不能不意思意思。毕竟我去挂个号,也不容易挂得到,还得排队!我不至于背着良心去举报主任吧,但病人就不一定了,人前人后不一致的总有几个,这种群更不靠谱。
图源:知乎 @三铜钱
知乎 @“阿源老师”也引用了关于互联网医疗的相关法规,对《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(试行)》中的第二条、第十一条和第十六条,进行通俗解释:医疗机构才能开展互联网医疗,并且线下没有的科室,线上也不能有,如儿科医院只能开展儿科相关的诊疗。互联网上“坐诊”的医生必须注册在该医疗机构。只能面对复诊的患者,复诊的定义目前没有特别清晰的,但有一点是肯定的,起码得在该医疗机构看过病。
知乎普外科医师 @陈子杨Dr.outside说:儿科医生一句话,让我省了起码500块和一个晚上时间。这些人也是一样的,是真真实实受益了的。一句在医生看来很普通的建议,很多人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、精力、金钱去获得,而这位医生组建这么一个群聊,对群内人的利好,折算成钱可以说数以万计。
还有不少医生也在纷纷表示,徐医生太年轻太善良,赞成他这样做的医生寥寥无几。
知乎截图
您怎么看待这件事,今后还愿意给熟人朋友回复咨询吗,欢迎留言告诉我们。
还有件重要的事跟你说
最近微信文章不再按时间顺序排列。这可能让你无法及时看到我们的文章。 为了以后我们能每晚6:30见面,我想邀请你将医脉通设为“星标”,或经常为文章点“在看” 不见不散哦!
➤ 重磅!公共卫生、薪酬、编制……2020年下半年26项医改重点任务发布 ➤ 这次必须尸检了!38岁患者入院4天诡异死亡,医生误诊了…… ➤ 医生:“我被打,还赔了2000块!” ➤ “医学小天才”被重重质疑、轻轻放过!道个歉、撤个奖就翻篇?